close


尺寸:33mm


 


十九世紀中期,中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──太平天國運動。

清廷在對外戰爭中慘敗求和、割地賠款,引起國人的憤慨。鴉片戰爭後,鴉片的大量輸入令白銀加速外流,銀價激增;洋貨的傾銷,嚴重打擊了民間手工業;巨額的賠款又轉嫁到老百姓身上,使社會更加窮困。因此,原來潛伏民間的反清會社便活躍起來,並促進了太平天國的起事。

太平天國的領袖是廣東花縣人洪秀全。他曾多次應考科舉不第,又目睹清廷的腐敗、民生的困苦,遂利用西方基督教的教義,創立「拜上帝會」,秘密進行反清活動。洪秀全與同鄉馮雲山到廣西一帶傳教,吸收楊秀清、蕭朝貴、韋昌輝、石達開等為得力助手,其信徒日眾。

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(1851年1月11日),拜上帝會利用廣西連年災荒、饑民流離失所的機會,在桂平縣金田村聚眾起事。不久,攻佔了永安(今廣西蒙山),建立太平天國,洪秀全自稱天王,並進行分封。由於太平軍連續擊敗清兵,各地反清勢力聞風響應,部眾發展至百萬人以上。1853年,太平軍攻陷南京,定為國都,改名天京。

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,頒行了一些制度和措施,並且派兵進行北伐和西征,曾一度取得重大勝利,震撼全國。清廷為了對付太平天國,下詔各省自組軍隊,其中以曾國藩的「湘軍」、李鴻章的「淮軍」,以及由商人招募的「洋槍隊」最具戰鬥力,成為太平軍的勁敵。這時太平天國卻發生內鬨,楊秀清、韋昌輝先後被殺,石達開離開天京西走,使其軍事力量大受削弱。1864年,洪秀全病死,清軍攻陷天京,太平天國至此覆滅。

太平天國這場大規模的反清起事雖然失敗,卻嚴重地削弱了清朝的統治力量。太平天國所宣揚的民族革命精神,大大鼓勵了漢族人民的鬥志,從此在各地出現更多的反清秘密組織,加速了清朝覆亡。另一方面,清朝能夠鎮壓太平天國起事,主要是依賴曾國藩、李鴻章、左宗棠等漢族官僚的力量,事後對他們不得不加以重用,以致漢人勢力漸大,原來由滿洲統治的中央集權帝國,逐漸出現了地方坐大的趨勢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c19750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