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義記是出現于清咸豐、同治年間的一種錢幣,據考證,它是由屬於浙南閩北天地會的分支金錢會鑄行的。版式不多,但背字不少,仿佛龍生九子,個個不同。

  但其性質屬信錢,從形制到作用都不是流通貨幣。由此在一段時間裏,人們很少重視和研究它。

  自19世紀中葉始,幾千年大一統的中國封建社會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會。咸豐年間,又適逢溫州鬧災荒和瘟疫,廣大饑民不堪忍受官府欺壓,紛紛揭竿而起。

  在此環境裏,平陽縣錢倉鎮的趙起,與繆元、謝公達、朱秀仙、陳十一、周雄、孟州、王秀金等八人,“結為兄弟,分作八卦”,發起成立了“金錢會”,隨之舉行起義。

  金錢義記錢的起源就在於此,金錢會的名稱也與此有關。此後,按金錢會會規,“每入會者,均繳制錢五百文,歸諸會首,然後方可授金錢義記一枚。入會後,無少長老幼,皆相呼兄弟”。顯然,金錢義記對廣大會員來說,這既是入會的憑證,又是一種互相聯絡的信錢;而對金錢會自身而言,既是會綱、會徽、會名的象徵,約束會員自律,又可以此籌措資金,維持正常活動和軍餉等開支。

  該錢的流通區域,與金錢會的活動區域相一致,大體集中在瑞安、平陽和泰順三縣一帶。這點可以在《平陽縣誌·劉日升傳》中找到根據:“劉日升,平陽營兵。會匪初起,營中多受賊(金錢會)偽錢(金錢義記),(劉日)升憤,遇其伍之通賊(金錢會)者即怒罵。”既說明當時官兵也有參加金錢會的人,又記載了該錢一度擴展到了清軍大營內流通。

  金錢義記錢發行量究竟有多大,確切數字已不可考。但根據零星史書中的記載,金錢會自稱隊伍有十萬。再從“社中人多受金錢者”和金錢會“令其黨謝秀球持大錢數千”到金谷山、小竹篁發行數千枚等歷史記載來看,發行量可能突破了十萬枚。

  與之相悖的是,現今的金錢義記錢卻存世極少。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清政府發佈收繳令,鄉民畏罪上繳。

  綜合目前存世的金錢義記錢來看,其重量最輕的為 13克,最重的為75克,以16-18克的為多數。從規格上區分,最小直徑為 3.5釐米,最大直徑為4.7釐米,以直徑3.8釐米左右為多數。從文字圖案上區分,穿背上有“天、地、離”及方勝圖案為多數。

  此錢若從材質上區分,雖然所見者大都為銅質,但也偶有鉛錫材質的同文錢幣出現,其中葫蘆形的連環錢發現極少。好在金錢義記目標明確,還可聊做前述的印證。

  歸結一點,“義結金蘭、同心同德”之語簡單地概括了此類錢幣和金錢會組織的一切。但自從盤古開天地,三皇五帝到於今,先賢們都能義字當先,我輩又意欲何求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c19750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